新闻资讯
咨询热线
020-95984501传真:020-45987410
[垂医科普]中医学中心 夏至养生
夏至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,夏至这天,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,夏至过后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,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日减短,故有民谚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。夏至之后,高温酷暑的盛夏时节正式来临,俗话说“夏至一阴生”,就是说在此节气中,尽管天气炎热,可阴气已开始生长,致使人显得极其脆弱,容易患各种疾病。所以,合理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。
一、夏至心静自然凉:夏至后天气逐渐变热,人们容易心烦意乱。《黄帝内经·四气调神大论》中说:“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,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。”嵇康在《养生论》中说:“更宜调息静心,常如冰雪在心,炎热亦于吾心少减,不可以热为热,更生热矣。”告诉我们在炎热的夏天,应保持心态平和,避免情绪波动过大,要神清气和、快乐欢畅、心胸宽阔,心静自然凉。
二、晚睡早起午休躺:夏至时节,建议晚睡早起,并适当午休,以适应自然界的阳气变化。中医理论认为,午时(中午11:00-13:00)是一天之中阳气最盛、阴气初始的时刻,午时小憩一会儿,可以滋阴护阳,使阴阳平衡。
三、切忌饮食过寒凉:夏至时节饮食宜清淡,多吃苦味食物,以清泄暑热、增进食欲。同时,应避免过食寒凉之物,以免损伤脾胃。《颐身集》记载:“夏季心旺肾衰,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、蜜水、凉粉、冷粥。饱腹受寒,必起霍乱。”“心旺肾衰”,即外热内寒之意,故此时不宜多吃冰冷的食物,少则犹可,贪多定会寒伤脾胃,令人吐泻。西瓜、绿豆汤、乌梅小豆汤等,虽是解渴消暑之佳品,但不宜冰镇食用。k1体育app
四、暑伤津气炎热防:夏至气候炎热,出汗量大大增多。中医有“血汗同源”之说,认为汗液为津液所化,血液为心所主,故又有“汗为心之液”的说法,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。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,多食咸味以补心。《素问•藏气法时论》曰:“心苦缓,急食酸以收之”,“心欲软,急食咸以软之,用咸补之,甘泻之”。随着人体出汗较多,相应的盐分损失也多,可以适当补充淡盐水或者电解质水防止电解质紊乱。
五、户外防晒讲着装:夏至后天气闷热,光照强烈,紫外线容易损伤皮肤,应注意防暑防晒,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,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。可以选择防晒霜、遮阳伞、遮阳帽外,以及轻薄的衣服遮挡紫外线。
六、冬病夏治扶阳气:夏季阳气盛于外,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,可以利用这个时期通过内服中药、艾灸等方法调理身体,预防和治疗一些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。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,人体阳气浮越,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,或对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,可更好地发挥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,通过扶阳祛寒、扶助正气为秋冬贮备阳气,机体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。
七、夏至进补调阴阳: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是故冬至四十五日,阳气微上,阴气微下;夏至四十五日,阴气微上,阳气微下。”说明夏至和冬至是天地四时、阴阳之气消长交接的节气,此时人体阴阳之气也处于消长交接的状态,此刻进补,能大大提高疗效。
“防苦夏吃吃鸭”说明鸭肉是夏至进补的重要食材,鸭属水禽,性寒凉,有清热的功效,鸭肉中的优质蛋白不仅补益,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。荸荠和莲藕也是夏至适宜的进补食品,荸荠性寒,有清热泻火、凉血解毒的功效;莲藕性味寒凉,具有清热凉血、益血生肌、健脾开胃的功效。地黄炖鸡也是夏至养生进补的最佳选择,干地黄味甘苦,性微寒,有滋阴清热、凉血补血的功效,兼能益肾。地黄炖鸡充分利用了地黄的药效和鸡的补养作用,益气养阴、补血益肾,对夏季气阴不足有很好的疗效。
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,文中处方仅为参考,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。文中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,侵删。
k1体育下载 k1体育官网